前言為期一年的 Design For Taiwan,第八屆的學員們在經歷了一半的工作坊後,迎來第一次的檢視!在前半年中經歷了來自 D.school Manasa 老師帶來的設計思考新思維,唐玄輝老師三鑽石理論與實際案例,林宛瑩老師分享對使用者研究的技巧專業,而第四次的工作坊,除了有學長姐以自身經驗為學員們指明道路,亦是在評選中驗證社會議題解方的時刻! 第一天:學長姐回來了!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第一屆的學長姐現在在做什麼?設計思考是不是真的有幫助?而這也是我們邀請學長姐們回來的原因,讓他們親口述說他們在畢業後,一步步走來的歷程。 這一天,DFT特別邀請三位學長姐,分別是於北海岸創立「浪金山」地方創生團隊的共同創辦人-潘姝伃,將DFT專案落實並擁有創業品牌「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以及期待落實永續環境於商業中,擔任「配客嘉循環包裝」的客戶副理-湯士賢,讓正要起步的學員們看見更多可能性! Lesson 1 : 設計思考如何將概念具象化?講了這麼多、學了這麼久的設計思考,相信讀者與學員們早就有了自己的理解,這一小節,我們就由第五屆學員潘姝伃,同時也邀請到蔡文培兩位創辦人,分享他們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在地方落地的? 地方創生 設計思考應用於社會議題時,有許多人會選擇以地方創生為方向,隨著鄉鎮市面臨年輕人外流的困境,政府或校園近年也不斷有課程、企劃吸引青壯年回鄉,但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有幫助的呢? 潘姝伃在大學期間在一次次打工換宿與參與地方活動的過程中,想參與地方創生的想法逐漸萌芽,但在這期間,也不總是能順利進行,比如曾在一次打工換宿結束後,當地人說道:你們這些人來了一下下就要走了。離別之際的這樣一句話深深影響到她,也因此決定在未來,希望能不再讓地方的人對他感到失望! 帶著對地方創生的熱情,潘姝伃一個人跑遍全台,去到花蓮、三峽、金瓜石、苗栗看見不同團隊為地方的付出,大學期間有一大半都在朝著這樣的夢想探索,但也深知一個人是很難支撐下去的,於是在機緣湊巧下,認識了現在一起創辦「浪金山」的蔡文培,並決定在台灣的北海岸深根! 浪金山 「年輕世代觸及地方底蘊,設計共構北海岸」 如何定位「浪金山」在地方的角色,潘姝伃學姊也給出了答案:打造北海岸的浪人基地,成為地方的交流沙龍!在發展階段,北海岸已有經營許久的兩位前輩「北海創生」「金山漫遊」,他們不只是引路人,更是競爭者,但最重要的是要一同為北海岸地方居民付出的心意。於是「浪金山」走訪在巷弄間,哪裡有活動就往哪裡跑,探索自己能做什麼的同時,也將努力的身影映在居民眼中。 兩位創辦人都不是金山在地人,既然想走跳於地方就勢必要融入在地人,除了在社區間的活動中現身,也真正的走進巷弄探訪,漸漸地找到了他們要發聲的模式:媒體採訪,採訪的同時也更深入了解當地,一併解決他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如何了解地方?」。 第二個問題「突破傳統」,便是他們希望用非傳統的形式如紙筆紀錄、刊物呈現的方式,以錄製 Podcast 為主要實行方向,讓在地透過線上行銷被世界看見,並成為對外溝通的橋樑與數據庫,協助政府及各個組織了解土地的平台。 最後一個問題「溝通」,融入在地其實是雙向進行的,前述提及要融入地方被看見,相對的也要讓居民能理解自己,因此在每一次的採訪中都會先用簡報介紹自己,讓居民理解「浪金山」的目標,造就雙方合作 1+1 大於 2 的成果! 於是「浪金山」以四大在地編輯的方式:節目內容、遊程設計、餐酒空間、旅宿空間,計劃在未來設立據點,成為北海岸的一員。在最後的提問中兩位創辦人也利用地方創生的角度,提供學員們未來落地的思路:台灣政府過去做的是如老街模式,目的是讓一萬個人去到該地玩一次,但地方創生想做的,是一個人到該地玩一萬次!因此他們選擇在北海岸創造空間,不論為顯上或線下的空間,都是為了讓人們透過空間凝聚,認識地方並喜歡上地方。希望學員們能融入各自的主題中,具現化如何為使用者提供幫助! Lesson 2 : 設計思考於產業的應用第二小節邀請DFT第一屆的學員,同時也是將當時的專案落實創業,不斷發展至今的「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分享他是如何在創業之初到現在的發展流程中,皆導入設計思考並找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 設計思考的應用 鄭博元一開始即說,設計思考就像金庸小說中的主角,經過許多師父的教導,最後才能匯流為自己的招式。DFT中的每位學員,經過半年的工作坊吸收了來自不同老師的教學,而如何找出適合自己專案的一套流程,結合跨領域的經驗,就是第二階段的重中之重。 求學階段的他,從沒想過自己會投入,甚至是創業於整理師的領域,在實際嘗試時也被懷疑到底能不能完成居家整理的工作,但透過設計思考的應用,證明了自己選擇的這條路!就實際面來看,學員們進入第二階段時,別忘了要從市場的角度討論議題,除了判斷市場趨勢、專業識別度,也要考慮如何將其中價值傳遞給大眾市場。 創業的開始 就像每一位DFT中的學員一樣,幾年前的鄭博元也是從一個個點子、一場場訪談、一次次實作開始,「需求訪談」與「使用者價值歸納」是學員們在這次工作坊要檢驗的,也是他回過頭看很重要的一環,除了DFT所學,同時也將創業理論融合進發展的過程,「居家整聊室」也因此能持續到今天! 需求訪談 從居家整聊目前的事業來看,客群多集中在40歲以下,其中一大部分原因跟最初客群定調息息相關,最開始訪談的對象與幾年後事業的客群吻合,更側面應證設計思考與問卷訪談的重要性! 需求價值歸納 居家整理與客戶的生活樣態有著緊密的連結,每一次訪談與客戶對接都很重要,因此團隊在最初的20人訪談後整理出一套心智圖問題,能加速這段來回詢問與資料收斂的過程,從原先兩週到最後兩天就能完成一次資料整理。 重點歸納 在完成需求歸納分析後,從19位受訪者的訪談內容中,歸納出14個舊物閒置痛點!但這還沒結束,14個痛點想全部解決只會成為四不像,這也是設計思考一直在提醒學員們的,因此「居家整聊室」利用 SPAP 分析的市場、痛點、可接觸機會、熱情等條件篩選,找出最需要解決的三個痛點並建立「目標金字塔」,除了更明確專案執行的方向,未來也能讓客戶容易理解這項服務的目的。 方法論-創業階段 Project Market Fit 產品在發展階段時,透過使用者個數來判斷是否到達可持續營運階段,Design Thinking 在其中最重要的即是確認痛點是否有被專案的 Solution 所滿足。以「居家整聊室」為例會發現,雖然台灣人口數少,卻因小宅化而增加了有這項服務需求的使用者數。 方法論-產品生命週期 進入Brainstorming發想解法時,也要考慮到該項服務於市場中處於哪一階段,若為導入期及成熟期,那就是很適合以設計思考來協助創新或產業轉型。 劇本式設計 在使用者的情境中,要嘗試如何解構原先的劇本,以解決方案的加入設計出一套新劇本,讓使用者在這樣的情境中被解決痛點。 商業模式 居家整聊室是如何發展商業模式的呢?透過以上的新服務構想與工具,鄭博元要來分享他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的!透過案例分享,因為服務中已經利用設計思考有了完整架構,便能很輕鬆的按步驟執行,甚至因此找到使用者的Insight,為他提供最優選擇並打造更好的居住環境! 「居家整聊室」在第一次的不專業整理中,四個大學生第一次整理 5 坪的宿舍就花了24小時!這時的他們知道,想要落地並完成創業,一定要將這個時長縮減成8小時,於是在旁邊紀錄的人就非常重要了,這裡用到「劇本式設計」將整理過程的每個細節記錄下來,結束後圈出所有動詞確認關鍵動作,解構流程並重新排列組合,找出服務模式雛形。 比如在一個小資族的案例中,發現客戶能一秒決定要把LV包包丟掉,延伸詢問後了解到比起包包,能在家中空出運動環境改變自己,進而與前夫復合,這件事遠比一切重要,問出了這樣強烈的動機,除了對客戶本身能找出明確目標,更讓居家整理的過程能順利進行。 Lesson 3 : 社會創新的團隊經營管理Design For Taiwan 中的設計思考一直以來都聚焦於社會議題,也因此跟社會上應用於商業有一點點不同的是,每一個題目都蘊含著「社會影響力」,這是所有DFT學員共有的特質,也代表在這一年將遇到的挑戰!最後一小節的課程,就由第一屆學長湯士賢,分享DFT畢業後在社會新創中團隊合作的經驗,以及他是如何克服困難帶著團隊成員在社會議題的探索中前進的! 團隊是什麼? 你認為團隊是什麼呢?這是這一節課程學長要讓學員們思考的,湯士賢在新創社企中輾轉,四年前來到了「配客嘉 PackAge+」,從個位數團隊一直到現今30多人的公司,其中不乏許多團隊合作要面臨的挑戰,就像經歷了半年合作的學員一樣,每一個組別都會有不同的困難與見解。 對湯士賢來說,團隊就是一起上戰場的人,好的溝通與合作過程,才能順利讓團隊經營下去,其中就有幾點事他覺得最重要的: 「明確的目標與願景」DFT的每一個小組,都可以思考的問題,不管大家的目的為何,若最開始有討論過了解對方的想法,那在未來的合作中就可以很順利的進行!阿湯也以自己公司的組織文化推動為例,若大家沒有共同的「目標與願景」並理解它,那在執行任何決策時就只會喊喊口號,毫無重點。 「角色分配與責任」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當責,當有一件事是不具體的,你要能跳出來說要負責完成,並全心將它做到最好,即使做的不完美,也能從錯誤中學習,勇於承擔責任。 「有效溝通」要懂的換位思考,不同人一定會有不同的想法,那如何利用溝通讓彼此理解就是團隊要注意的事情,否則很容易形成各自為政,讓誤會不斷上演。 「決策過程」你的小組在討論時,是靠理性還是感覺呢?當然最常見的是以共識決,但其實不管是哪種決定,都需要密切討論才會完整,並有理論數據等來協助進行。 換位思考 第八屆DFT到現在半年的時間,各組在團隊合作中肯定也曾遇到過意見不合或決策上的問題,在接下來的課程中也請學員們提出來,以「尊重、聆聽、提問、反省」的原則討論,希望大家能不隱藏錯誤來面對問題,並在這樣的環節中,找出未來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完成下半年的計畫! 在最後,阿湯勉勵大家要相信自己,每一場社會議題的探索都不容易,但既然是帶著自己的理想來到這裡,就要有信心的堅持,也希望有了今天的討論,各組未來都能誠實面對問題,因為每個團隊成員都很重要,繼續經營好這樣的夥伴關係,才能在 Design For Taiwan 中一起走到最後! 第二天:期中發表!第八屆 Design For Taiwan 的十四組團隊來到驗證自己的時刻!每組學員都帶著歷經半年的探索與不同的社會議題來到現場,我們也邀請到共六位評審分別是:BMI方略的 Diane, Sarah、Berry AI 的 Eric、與三位一直陪著學員的Mentor 龔蒂婉老師、湯士賢和吳宜芳,一同評選學員們的主題與 How Might We! 十四組的提案議題:
|
最新文章- DFT筆記:學長姐的分享與第八屆的期中考來啦!
- DFT筆記:從探索到驗證,用設計思考工具反覆推敲你的社會設計! -DFT筆記:學會設計思考就好了嗎?我們該怎麼利用訪談及不同工具找出使用者需求 -DFT筆記:由「社群設計」開始,實踐並理解設計思考中「以人為本」的重要。 -連結社群經營與群眾募資:打造有力的品牌互動與影響力 -Systemic Design, Innovation & Business Model- -從「體驗經濟」的角度,了解如何透過設計一款app來改善使用者的生活! -來自DFA的分享與期中發表 -議題的聚焦與設計執行 -需求的探索與驗證 -為看不見而設計 文章回顧
十二月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