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經營—Gina本次邀請到Gina帶領社群經營與操作的工作坊,她目前是adhub商務開發經理,除了是Meta在台灣的官方企業合作夥伴,Gina從大學時期,就與朋友共同創立IG美食帳號Foodle Maps,擁有豐富的社群實戰操作經驗。這次工作坊Gina從台灣目前的社群趨勢、社群思維及風格的建立談起,帶到如何運用Meta的八大指標寫出吸引人的行銷文案。下午則針對Meta廣告的架構層級介紹,並手把手帶大家實際操作廣告後臺。 台灣的網路&社群媒體趨勢根據We are social 2023年的報告,台灣的網路用戶已超過總人口9成,95%的網路行為集中在手機。此外,前三名台灣人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分別是Line, Facebook與Instagram,顯示社群媒體逐漸成為發掘品牌的重要管道。 Facebook & Instagram的用戶差異雖然同屬Meta家族,但FB和IG的風格、用戶習慣及使用族群有所差異:FB著重文字,對導外連結較友善,用戶年齡層分布較為平均,男女用戶各佔一半;IG著重視覺,女性用戶較多,年齡集中在18-34歲,靜態貼文中導外連結無法使用,在使用習慣上,一半的人打開IG時會先看限時動態,而非滑貼文。因此她也提醒各小組,目前雖然大家都有經營DFT議題的IG帳號,但沒有運用到限時動態有點可惜,應開始透過限動來擴大觸及人數。 大部分的DFT同學說用電腦打文案,但當你在電腦上打好文案貼到手機發文時,可能出現奇怪的斷行,因此必須特別檢查、重新調整,也要善用emoji做排版讓畫面更簡潔易讀。 社群儀式感:你的產品、活動有Instagrammable嗎?美食當前,相機先吃?這種社群儀式感每個人都經歷過,Instagrammable及Instagramability成為新的社群指標與KPI。行銷人員經營品牌時,必須常常思考如何創造被PO上IG的機會,讓你的產品由消費者(TA)來幫你宣傳!Gina建議,以DFT小組來說,可以思考未來展覽攤位上,在攤位背板設計一個打卡拍照點,讓參展民眾為你擴散議題! 社群風格的建立找出可定義自己品牌的關鍵字,以Foodle Maps為例,音近Google maps,美食地圖的意味明確直白。Gina稱讚大家的帳號ID名稱設定的很好,能夠讓人聯想到他們在做的題目,此外也都有在個人簡介放上小組的議題與目的,因為若是偷懶沒放,其實會影響到SEO的搜尋排名。Gina除了整理幾種IG排版風格外也特別提醒,拼圖排版要慎選使用的時機,不能太常使用,否則使用者看到東一塊、西一塊的貼文時會很疑惑,影響到往後貼文的觸及率。最後,如果想讓用戶建立更強烈的印象,可以善用 #hashtag 讓粉絲記住你,類似索引概念,讓你的系列貼文增加曝光。 提高互動頻率,從建立小組的社群行事曆開始定期發文是提高用戶的互動頻率的第一方式,可以先從小組共同建立社群行事曆開始,Gina建議DFT的同學可以「週更」為目標,互相分工,缺乏發文靈感時,可以參考年度行事曆,每月都有節慶可搭配,又或是結合時事,發些輕鬆的軟性貼文。養成固定發文的習慣,事後再回到社群行事曆,檢討文章的觸及,觀察、記錄自己的粉絲較偏好哪些類型的動態。另外,要多嘗試不同面向的發文類型,除了與議題相關的乾貨文,也可以發小組討論的照片,觀察不同面向貼文的效果差異,找出粉絲的喜好。 發文八大指標 寫出怦然心動的行銷文案
午休前的時間,Gina讓各小組針對兩個題目做小組練習 練習一:設定自己IG的品牌風格、定位及受眾,想想可以設計哪些系列貼文? 練習二:利用八大發文指標,試著寫出一篇貼文 運用限時動態增加互動限時動態是半數以上用戶打開IG時第一個看的地方,15秒內擁有全版位與粉絲互動,也是IG少數能夠插入連結的地方,是個必須善用的功能!大家在經營IG限動時要善用各種內建功能,列如連結貼紙,是推廣導外連結的好工具。另外還有QA貼紙、.投票貼紙,都能設計不同的互動的方式。此外,限時動態有24小時的時限,因此不能忘記將限動收錄進精選。 Reels短影音趨勢手機裝置短影音已成為現代人的日常,根據研究統計,Z世代的平均注意力只有8秒,比Y世代的12秒更縮短,這都是Reels短影音流行風靡的重要原因。經營Reels有什麼好處?它能帶來滿版沉浸式的影音體驗,而且根據興趣演算法,即使不是你的粉絲,也可能看到你的Reels,可以更擴散觸及。但要注意的是,在8秒的注意力下,必須在前三秒就破題。 廣告的投放路徑前台-可直接以手機操作,點及推廣貼文的按鈕 後台- 透過廣告管理員設定 前後台廣告的差異主要是廣告的呈現方式:前台的加強推廣貼文,一定要先在粉專內建立貼文,再使用貼文下廣告,因此該則廣告貼文一定會出現在粉專內。但若是從後台設定,則可直接投放廣告。 六大廣告目標一則廣告,一次只能選一個指標
Facebook廣告三大受眾工具
實際操作廣告後台時的注意要點行銷活動名稱雖然可以自訂,但通常會寫清楚主題、檔期,讓自己一看就知道 若使用單日預算,務必記得設定結束日期 廣告可以鎖縣市,也可以鎖方圓,通常會設定地標的5-10公里內 語言通常選擇中文/英文用戶 高效速成行銷活動預算建議設定開啟,讓系統自動判斷最好的投放方式 群眾集資-徐瑋志本次工作坊邀請到過去曾在貝殼放大集資顧問公司任職的徐瑋志講師,本身除了擁有集資案的豐富經驗,現在則轉往時報出版,深耕於內容產業。這次的集資工作坊,會分享他過去經手社會倡議類型的經驗與案例,指導同學如何開始著手規劃集資案,以及要注意哪些要點。課程將從集資的歷史、台灣集資現況趨勢,實際案例、集資五大要素,執行的細節如前測問券、回饋方案的設計,並穿插同學課前提出的問題、帶大家思考若要讓自己的議題上線集資專案,該如何執行? 最早的群眾集資最早的集資可追朔到1885年普立茲在紐約報紙上發起捐款集資,要建造紐約自由女神像的基座,目標為10萬美元。若是紐約市民願意捐款,會將市民的名字印在報紙上,並贈送迷你自由女神像。這個案例中,即滿足了群眾集資的重要元素:目標、金額、對象、回饋承諾。如果這些元素你都具備,這個議題就沒有適不適合做群眾集資,只有成不成功。 集資五大重要元素:問題、方案、獨特、信任、價值
以DFT來說,大家可能認為自己的身分是學生,或許專業領域的執行經驗不多,要怎麼辦?有另外一種方式,你過去缺乏的東西,可以透過詳細的組織規劃、經費運用、中期長期目標,來讓大家更願意相信你不只是隨隨便便來要錢,而是把一切都想清楚。規劃的越詳細,越能夠提升受眾對你的信任。
一群人的支持可以改變什麼?還有哪些的外部價值?對社會本身的幫助? 接下來,講師也實際透過三個集資影片案例,奇異果版國文課本、白永恩基金會-照亮迴家路計畫及兒童重返街道計畫,帶學員看以上五個重要的集資元素,如何被妥善地呈現。 小組討論「群募五個要素」及發表回饋中午前的時間,講師讓各組實際針對自己議題的五個元素,進行小組討論,並實際到各組看學員的狀況。每一組的小組發表內容,講師也分別給予回饋。例如Emoving組別秀出了實際電子廢棄物的回收數據研究,是個很好說服人的點,而他們也提到要進行校園內的短期活動實測,也能夠讓人信任,並不是要等到資金到位才行動,而是有完整的規畫準備。針對Belonging組,講師認為以學生身分來做這個議題,其實具有很好的獨特性,因為學生更容易找到學生來測試、彼此之間給的回饋也更真實、更呼應現實狀況;信任的部分,或許也可以找學生KOL,更能取信於學生族群。微肌百科組別提到自己的阿姨有肌少症問題,成為他們題目的起源,這也很能說服人,因為受眾會認為,這個議題對你也很重要、你也有在乎的理由,並且也建議他們,很多資料如果能夠善用資料蒐集的能力,不見得都得自己做,如果可以找到疫情期間,有運動習慣的長輩,死亡率低於一般人呢?這就會是很有力的佐證。 設計前測問券時該注意什麼?很多人會犯一個錯誤,會針對產品,請受眾填寫1~7分的購買意願。但其實1~7分對你來說,無法分辨消費者到底願不願意購買產品,其實你只要問三個選項:立刻買、考慮買、不買。而問券的最後,通常會請受眾留下基本聯絡資訊,記得,必填的欄位不要太多,避免大家嫌麻煩,就直接關掉網頁,反而敗在最後一步。建議唯一一個必填欄位,請對方至少留下email即可,姓名電話就未必需要設為必填選項。 回饋方案的設計大家常見的問題是忘記將回饋品列入成本計算,這點絕對不能忽略。 回饋商品可以分為實體/虛擬,以及短期/長期:
價格該怎麼訂,也是大家常見的問題。講師建議,若是實體商品,去參考市面上同類型的商品大家都如何定價?如果你跟大家的價錢差很多,理由是什麼?若是虛擬商品,則需要思考你如何創造價值,這就得看你整個集資案的各項元素,理由是否充分?是否夠有吸引力?另外,有同學問到,需要設計不同的價格帶嗎?其實這也必須回到受眾身上,思考你的受眾會願意買單嗎?通常會建議大家訂低、中、高三種價格帶,價值不要差太多即可。 小結課程的最後,講師談到自己每次回來DFT帶工作坊都很感動,因為總是能看到台灣有一群學生,願意犧牲自己的假日與課後時間,為台灣各項議題努力。並再次勉勵大家,看見自己身為學生的優勢很重要,群眾集資只是一個可以操作的方法,其實大家正在做的事情,比集資重要太多了! |
最新文章- DFT筆記:學長姐的分享與第八屆的期中考來啦!
- DFT筆記:從探索到驗證,用設計思考工具反覆推敲你的社會設計! -DFT筆記:學會設計思考就好了嗎?我們該怎麼利用訪談及不同工具找出使用者需求 -DFT筆記:由「社群設計」開始,實踐並理解設計思考中「以人為本」的重要。 -連結社群經營與群眾募資:打造有力的品牌互動與影響力 -Systemic Design, Innovation & Business Model- -從「體驗經濟」的角度,了解如何透過設計一款app來改善使用者的生活! -來自DFA的分享與期中發表 -議題的聚焦與設計執行 -需求的探索與驗證 -為看不見而設計 文章回顧
十二月 2023
|